首页 > 应用软件 > 软件产业 > 评论 > 正文

Evernote:打造无所不在的生活效率平台
2014-02-18 10:25  外滩画报    我要评论()
字号:T|T
Evernote:无所不在的生活效率平台
Evernote:无所不在的生活效率平台

Evernote是一款帮助你记忆信息、提高效率的软件,在手机的软件商店里,它被分入“效率”一栏。作为一个以“效率”为卖点的公司,公司创始人菲尔·里宾提出的理念是:“无所不在的生活效率平台”,用户能在手机、平板电脑、PC及可穿戴设备多平台上使用Evernote。

见到肯·加里克森(Ken Gullicksen),我们很老套地交换了名片。“啪”,他给记者拍了张照片,记者一愣,他又熟练地调好姿势给桌上的名片拍了一张。“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你。”他打开“人脉”应用给记者看,应用正在自动读取名片的信息。“好了。”他把名片的头像换成记者的照片。应用很快查找到了记者的 Linkedin 账号,并正在自动生成一次“会面详情”:2013 年 12 月 13 日,上海和平饭店。

肯·加里克森果然是个 Evernote 重度粉丝。“人脉”是 Evernote 的一款名片管理软件,帮你识别名片,可以添加详细信息帮你记住通讯录里的人。记者了解到,他原本只是个 Evernote 用户,在加入 Evernote 之前,他曾在位于硅谷的摩根泰勒风险投资公司(Morgenthaler Ventures)担任合伙人十年。摩根泰勒是硅谷第一家投 Evernote 的机构,肯·加里克森随后加入 Evernote 并成为他们的董事会成员。随着公司业务快速增长,2011 年,肯·加里克森作为首席运营官加入公司,帮助 Evernote 专注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国际化扩张,同时,加速国际化扩张,包括推进中文版“印象笔记”。

2007 年,Evernote 诞生于硅谷,是菲尔·里宾(Phil Libin)第三次创业的产物。他希望给人们一种更好的电子记忆的方式:你可以以任何形式输入信息,无论是键盘输入的文档或是语音、照片、地址、网页和聊天记录,你也可以从任何设备上立刻获得这些信息,而不必担心信息是如何组织的。它就像一个私人的搜索引擎,时刻索引着你输入的生活,需要用时,你凭借模糊的线索就能找到。这就是 Evernote 想做的事。

“我们想做的,是一个以你为中心,了解你的应用,用不同的方式,在你所拥有的所有设备上,以持续一定的水准为你服务。” 肯·加里克森自信满满,“包括未来的可穿戴设备。现在的可穿戴平台还需要进化。”

做跨平台体验一致的产品很难

Evernote 作为工具类应用,几乎是和移动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在 2007 年,苹果刚宣布要做 App Store 时,Evernote 就集结全公司之力做出了 iOS 版,并作为第一批 500 个应用之一上线苹果 App Store。“那时候能用手机做的事情还很少,我们是那 500 个当中最精致的 10 个之一,因此很快收获了很多关注。”肯·加里克森说。

每个移动时代获得成功的应用切入点都不同。Candy Crush 是个让你五分钟内娱乐的游戏,Instagram 让你用 3 秒钟把照片变漂亮并分享给别人,Evernote 意在将碎片化的生活整合,让你变得高效。Evernote 公司 CEO 菲尔·里宾甚至在 2013 年 10 月和 36Kr 进行的一次对话中说,“可穿戴时代,产品设计应该是让你如何在 1 秒钟内变得很高效,我觉得我们应该成为那个时代的定义者。”

 Evernote 首席运营官肯·加里克森是个 Evernote 重度粉丝,2011 年加入 Evernote 之前,他曾在位于硅谷的摩根泰勒风险投资公司担任合伙人十年。

Evernote 首席运营官肯·加里克森是个 Evernote 重度粉丝,2011 年加入 Evernote 之前,他曾在位于硅谷的摩根泰勒风险投资公司担任合伙人十年。

相比里宾对于可穿戴的追捧与乐观,肯·加里克森考虑的事情更加实际。谈及 Evernote 在 Google Glass 上的应用上线,他说:“那只是我们一贯对重要新平台的热衷。在谷歌做眼镜的时候我们是最早拿到眼镜的公司之一,目前我们只有一个很小的团队在开发针对可穿戴的应用。”

“这个平台还需要进化,但平台上的应用必须保持简单。你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整个 Evernote 都搬上去。我想说的是,在软件开发里,对用户来说,跨平台体验必须保持一致,但每个平台做的事情未必需要一致。我们在思考的是,如何让眼镜(或其他设备)跟你的手机还有电脑甚至其他应用打交道,这非常有挑战性。”他说,“大多数开发者只会在一个平台上做出精美的应用。如果你能在所有平台做好,就能在接下去 10 年领先对手。”

他举了个例子:全球的 Evernote 用户里,用不同设备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大部分首先从手机上发现 Evernote,他们会尝试拍一些照片,或记录一些简单的信息,想买的东西,吃的饭……一旦他们习惯了 Evernote,知道它会跨平台保存,他们就会在别的平台使用,但仍呈现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在手机上以语音、短文字和照片为主。在桌面上写复杂的文章和剪报。在 iPad 上大多是读文章。”

去年 11 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第三次年度会议上,Evernote 公布了 Evernote Market,一个专售贴牌高端实体商品的网上商店。其中,有深度集成 Evernote 应用的高级扫描仪 Evernote ScanSnap;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书写经过优化的细尖触控笔;和3M合作的标志性便签贴纸等办公用品。甚至还有一些崇尚“高效品质生活”的生活用品:花纹各不相同的袜子,随意两只都能搭配在一起且露在鞋外部分都是黑色的;无论包里放多少东西,物品都能稳稳地立在包里的三角形邮差包;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最多能放十张卡片且取放都很方便的细粒皮革钱包。The Verge 评价说:“Evernote 要做成给聪明人的耐克。”

“对终端用户友好,非常漂亮的界面和设计,我们希望在这些东西上延续这一点,让人们的生活轻松一点,压力小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看待物理产品和软件的方式并无不同。肯·加里克森特意解释了 3M 贴纸:“无纸化办公室已经实践了 30 年,但许多人仍然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种体验和数字笔记结合起来。”

“我们提倡的是聪明的用纸方式,在我看来,把邮件打印出来是最愚蠢的。你应该把不重要的邮件删除,重要的存放进 Evernote 文件夹。”

2011 年,肯·加里克森作为首席运营官加入公司,帮助 Evernote 专注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国际化扩张,同时,加速国际化扩张,包括推进中文版“印象笔记”。

2011 年,肯·加里克森作为首席运营官加入公司,帮助 Evernote 专注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国际化扩张,同时,加速国际化扩张,包括推进中文版“印象笔记”。

人是最重要的

对于产品设计,肯·加里克森强调一点:“人是最重要的。”公司 CEO 菲尔·里宾曾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做出过总结:反对广告,反对数据挖掘,反对一切用户不喜欢的商业模式;专注用户体验,给用户想要的,直接从用户身上获得营收。

“我们有企业版,但我们的商业版和一般协作软件不同的是,我们不以项目为中心,不以流程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 肯·加里克森说。他打开电脑,给记者看,Evernote 整个公司的人如何用 Evernote 办公。他在搜索里输入设计,公司里所有和设计有关的文档都跳了出来,下面有三个头像,他指着第一个对记者说:“这是公司在北京的设计总监,我们会告诉你,关于这件事,公司有哪些人是你可以请教的,他们曾经做过类似的事。”点进个人页面,更像是 Linkedin 的架构,但不是显示你的个人简历,而是你最近做了什么。

“我们的着眼点首先是提升终端用户的个人体验和效率。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司雇员。你自己设计自己的工作流程,Evernote 帮你了解公司的其他人是如何工作的。员工第一,信息第二,项目及其他第三,人是最重要的。你做事情的时候,只想知道,谁对这个最了解,谁曾经有过经验,谁能和我探讨这个话题。”

Evernote 企业版在中国推出后,肯·加里克森爱吃的大董烤鸭使用了他们的印象笔记的企业版业务。“在中国,他们注册了我们的服务,现在我们有一家饭店了。”他大笑。常州北郊小学也在用印象笔记的企业版,帮助老师进行信息归纳、收集、查找,分享优质的公开课录音,也能和家长进行沟通。

在 Evernote,所有雇员都是 Evernote 的粉丝和深度用户。2013 年 12 月,CEO 菲尔·里宾在与 AllthingsD 交流时透露,截至去年底,Evernote 的全球用户数有 8000 万。截至 2013 年 10 月,付费用户比例占 4%,不过,付费用户转化率随着时间增加。第一个月的支付比例为 0.5%,使用一年后上升至 7%,第二年上升至 11%,骨灰级用户(编注:五年左右)付费比例高达 25%。

提及国内的竞争对手“有道笔记”、“为知笔记”、“麦库记事”等,肯·加里克森十分自信,“所有你能在 Evernote 里面做的事情,都有十种二十种不同的其他方式去完成,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公司把这些结合起来。”

肯·加里克森说,世界各地的人使用 Evernote 的方式都很类似,现在人们信息太多,越来越忙,需要跟进的事情越来越多,Evernote 给用户一个放松的借口。“中国最大的不同大概是微信了。在中国,每个人都用微信。将 Evernote 连接到微信上。当他们要保存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会从微信上保存下来,而其他地区的人一般会从邮件里保存到 Evernote。”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Evernote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