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软件 > 软件产业 > 人物 > 正文

雷斯特:微软研究院的掌舵人
2012-01-05 17:46  数字商业时代  齐鹏 车庆久  我要评论()
字号:T|T

“我只要给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环境、最宽松的资金,我不会干预他们的任何创想,因为能够进入这里的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雷斯特带领微软走上一个疯狂的科技时代。

好领导| 微软「变脾气」让聪明人找到无框世界

兴奋

“和这群聪明人共事感觉很好,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和创意,大家都感到很兴奋。”

爱骑马,爱发呆,也爱科幻;爱技术,爱发明,更爱学习;爱独自一人看两遍《盗梦空间》,也爱自掏腰包请所有同事看《猩球崛起》……他是里克·雷斯特,微软研究院的掌舵人,一个让别人觉得有些疯狂的天才。

在过去20年里,雷斯特不仅为微软创建了一个拥有近万名聪明人的“智库”,也重塑了微软的性格。在微软研究院,雷斯特不会告诉这里的研究员应该做什么,也不会要求他们为做某个项目而写建议书,更不会让他们担心关于做事的任何经费。雷斯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必须是世界上最聪明、最优秀的人。

雷斯特的风格显然不是20年前微软的脾性,因为在那个时候,微软给外界的印象是只会购买别人的发明,将其用在自己的产品上,然后“霸道”地推向市场。直到雷斯特的出现,这个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就任12年的教授,一边把学院里学习和探索的气息注入到微软,一边带领微软走上了一个疯狂的科技时代。

从“光杆司令”到“万人迷”研究员再也不用担心钱

“太痛苦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雷斯特清楚地记得研究院刚刚成立时的情景,1991年盖茨决定斥巨资发起组建一个基础科研机构,但是很多人不太会相信微软这样一个完全商业性质的公司,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基础研究。

“学院派们都对微软创办的这个基础科研机构表示怀疑,所以没有人愿意来这里。”雷斯特骨子里的不安分,让他很轻易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在他看来,微软能够拿出一大笔资金创建新机构,足以显现出盖茨的魄力,而这正是他欣赏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雷斯特都是个“光杆司令”,那时候,他一方面不断游说自己的朋友和校友们加入;一方面,他把80年代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时养成的自由学术氛围引进到了微软研究院。“完全是大学那种开放式的、自由的研究氛围。”雷斯特甚至设想,在微软公司的商业环境中,建立一个类似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机构。

当雷斯特把建院的这一愿景公开后,终于有人愿意尝试加入了。“他们中有的来自学术界,有的来自其他科技企业。”雷斯特相信是自己创建研究院的愿景吸引了他们,也让他们看到了微软研究院的美好前景。

雷斯特的一位室友就是从IBM来到微软的,他觉得微软研究院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有很多机会可以把研究变成产品,而不像IBM还要考虑研发是否会影响固有产品的销售。

仅仅营造一个学术氛围还不足以打动更多的人。“他们究竟在担心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雷斯特,于是他重新回访了那些曾经拒绝他邀请的人。终于雷斯特知道了问题的根源——“项目预算”,这是一个颇为敏感的问题。在传统的研究机构里,得到预算的支持需要研究人员拿出好的项目。所以,很多人质疑微软对项目支持的力度到底有多大。

为了扫除这个隔阂,雷斯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设专门的研究预算,不需要研究员提出提案来申请预算。接下来,雷斯特只需要说服盖茨。“很多研究员在申请预算的时候往往都会‘超标’,所以当项目进入尾声的时候,剩余的预算都会被挥霍掉。”雷斯特很简单地告诉盖茨,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盖茨省钱,当然,同是研发出身的盖茨欣然接受了。

“没有了这样官僚化的结构和流程,研究员再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他们大可放手一搏。”雷斯特用这个巧妙的方式,再次赢得了业界人士的赞许,也吸引了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就这样,一个有着学术氛围的研究院开始初具规模了。“和这群聪明人共事感觉很好,每天我们都会有新的技术和创意,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学习,大家都感到很兴奋。”雷斯特一语道破自己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坚守超过20年的秘密,而这20年也给微软平添了几分“书卷气”。

如今微软研究院已经有近万名研究人员和六大研究院,而今天在世界顶级学术会议上,所有论文当中有10%~30%的论文都出自微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之手。

好领导| 微软「变脾气」让聪明人找到无框世界

着魔

“计算机的一切都令我着了魔。”

做技术与管理的“双料冠军”智造微软“核裂变”

年幼时的雷斯特喜欢拆散一切让他感兴趣的电子设备,所以他家的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机无一例外成了他这一爱好的牺牲品。

直到上大学,计算机让他变得如痴如狂。为了避免和其他学生抢上机时间,雷斯特通常都在晚上去上机。“一切都令我着了魔。”当时的电脑并没有用户界面,只有开关键和一些电线,雷斯特需要用电传机的程序变成纸带,再送入纸带阅读机,这个过程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什么不能用编程,发出一些指令来帮我完成这些事呢?”雷斯特带着好奇,开始了他的计算机之旅。

雷斯特记得自己第一次使程序成功运行时的情形,那是在一个午夜,这些冰冷的硬件开始为他工作起来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都可以通过这台机器实现。当晚,雷斯特非常兴奋,他甚至发现自己已经对计算机欲罢不能了。

雷斯特还是一个编程高手。450000行代码可以迅速从他的指间生成。他是一个忠实的计算机游戏迷,爱收藏游戏、玩游戏,频繁浏览计算机游戏站点。他同时喜欢读科学幻想小说,酷爱计算机游戏。他对此的痴迷程度超出了同伴们的想像。

连雷斯特自己都没有想到对计算机的兴奋能够从学生时代持续至今,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微软他成为一个精通技术与管理的双料冠军。

“微软研究院的管理非常简单,大家都是最聪明的研究员,只要有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会爆发自己工作的‘小宇宙’。”雷斯特只要做好一件事,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合作,在微软研究院雷斯特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研究员。

交互电视和流媒体的研发是雷斯特刚到微软时主攻的项目,随着技术的成熟,1996年互动电视的产品团队正式成为一个部门,后来这个部门转化成为互动娱乐这么一个专门独立的业务部。“就像细胞的裂变,我们不断有新项目的研发,当运作到一定程度后剥离成为事业部。”雷斯特的比喻有些谦逊,事实上,这些剥离出来的部门最后都成为了微软最核心的竞争力,如同一场“核裂变”爆发出的能量。

微软研究院成立初期,雷斯特还牵头做了很多项目,包括微软的第一个电子商务团队,Windows直接接入技术的团队,甚至亲自设计和开发微软第一款在线游戏。

雷斯特最满意的成就是在2000年初研发了一个编码分析软件。此前,微软一直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就是伴随新产品和新补丁的推出,一些错误代码也同时出现。“这样的结果造成微软员工的信心受挫,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销售人员都如此。”雷斯特决定开发一种新工具,帮助他们做软件测试。后来,该产品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微软的业务状况,而且对整个软件行业和研究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

除了是一位优秀的技术人员,雷斯特还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我的管理没有什么秘密,就是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研发的内容。”在雷斯特看来,既然雇用了最聪明的人,就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良好的环境是这一切的必要条件。

即便是雷斯特觉得研究员成功的几率不高,他也不会阻止。“你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历史告诉我有很多开始觉得不成功的项目,往往有更伟大的结果,就算不是也对别的科学领域有关键的推进作用。”雷斯特认为,管理手下的研究员,不是管理他们的研究活动,而是如何让他们更开心、更高效地做事。

直到今天,IT产业还是人才流动最频繁的一个行业。每年微软员工的跳槽率为10%,整个硅谷则高达20%,而微软研究院的人才流动指标却低于3%。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不被临时制动。雷斯特兴奋地说:“我们有着独一无二的研究环境,在这里的研究人员可以灵活、自由地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研究。”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微软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