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利芬:可是一般来说并购的成功有哪些比较定型的标志?
钱颖一:你也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要说有的话,还要看你最后的业绩和结果能不能持续。很多的并购失败了,你像联想从2005年到现在六年的时间,前面的前途仍然还是看好的,像这样一种状况,刚才说了将近十倍的增长,都应该是用业绩说话的,至少到现在为止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主持人王利芬:在您心里,这个并购当时想的时候,要成功了有哪几个标杆吗?
柳传志:我是想业绩本身要有大幅度的持续增长。
主持人王利芬:这个达到了。
柳传志:这个到目前这个台阶达到了。一会我相信你肯定会说到,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又有新的挑战,能不能过另外一个坎,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到目前,以前目标是达到了。在我心目中还有一个希望,当时并购前讨论了,希望中国人能够管理整个企业,站在CEO的高度管理一个国际公司。
主持人王利芬:这个也达到了。
柳传志:这个也达到了,当时是希望五年以后由杨元庆担CEO,现在真的就是五年左右的时间。
主持人王利芬:您心里的标识就是两个,业绩大幅度提升,然后由中国人来管理这样全球化的公司。
柳传志:对,当时我们内部想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王利芬:现在全部达到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个并购是非常成功的。
柳传志:到目前认为前面的阶段是成功的,后面又要打新的仗,这个仗是不是能够打赢,打败,这个事还得要继续努力,但是即使那个仗打败,前面也是成功的。
主持人王利芬:咱们今天先把前面说透了,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功,我觉得一个企业会问,当时要决定并购IBM这件事情。其实当时联想并不是生存不下去,实际当时日子还是好过的,只是现在觉得不好过了,如果不并购也能过。一般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难下决心的,让你们痛下决心的是什么?
柳传志:这个说起来非常有意思,管理层杨元庆和其他几位管理层,他们属于坚决要走并购的路线,然后积极提出这个想法,IBM积极递过橄榄枝,我们就请了高盛和麦肯锡问他们并购可行不可行,他们回答肯定是可行的。不管最后成功不成功,最后都是赚钱。他们说了我还是不放心。
于是又找了美国的一家PE公司,如果我们要并购你们参加吗?他们说绝对参加,掏钱的主儿都说行,我兴趣就来了。于是就愿意请那两家帮助我们咨 询,到底并购能否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考虑,这个时候是免费的,人家提出免费大概3个月左右,从那个时候你们就要决定到底做不做。从那个时候开始收费,从 开始收费的时候,我当时是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控股公司,控股还有控股的董事会,各界的领导。要一起在控股里面再研究集团并购到底怎么 样,结果控股的董事会上除了我中立以外,全体否决,没有一个说能够并购的。
因为,那是我们的饭碗,并购今天看起来是成功的,在当时来看不成功的可能性远远要大的多。如果那样的话,饭碗就没了,所以大家都觉得还是做更稳 妥的道路比较好。后来我们就把这个想法转达给杨元庆,他们非常着急,甚至带点愤怒。就是说,希望直接向独立董事会汇报,我觉得我很希望他们直接汇报。你 想,这样谈的时候,如果我立挺的话,当时真的很难,应该让他们双方直接对话。对话的结果最后还是要看我的意见,后来做的决定就是并购之前我们照样付给人家 各种费用,但是并不代表董事会下决心同意并购。就是说了一个比较活的话,但是在后面的讨论之中,我完全深入进去以后,最后真正让我下决心认为可以的,是我 知道了为什么IBM做这个业务赔钱,为什么我们行,我们将会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风险,这个事弄明白了,没有下号令就通过了。我们跟董事会说认为这个可以, 可以下这个指示。
就是说,实际是把所有的事都想了一遍, IBM为什么要卖,为什么IBM赔钱,我们做了就能赚钱,主要的风险在哪?我们想最后得到什么东西,最后认为没有死口,没有特别过不去了。后来我觉得这遍 有组织、有系统的考虑,一个班子,把所有的事情从粗到细都筛了一遍,才决定做这件事情。后来果然所有的事情发生基本上没有出太大的错。
主持人王利芬:我特别想要问当一个企业起了走出去的念头,到最后下决心有哪些关键的点要想清楚的?
钱颖一:其实这块我刚才想问柳总,您说您当时因为参与到可行性的研究当中,你发现了其中IBM的问题以及当时对自己的评判。当时 肯定有一系列的一些思考,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事情过去了。那么,您觉得这个之间的差距是很大吗?当时你们的判断,包括对自己的强项的分析等等。是不是在 事后来看,是这么回事。还是说事后有这么意想不到的因素使得你成功了。
比如说举个例子,现在很多成功因素是当时想不到的新兴市场的崛起,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这个原因?
柳传志:比我们想的问题严重的也没有超出想象,严重的是关于文化磨合的方向。当时我们想三个风险,你买那个品牌,买回来之后,原 来是IBM的Think,1、现在是联想的Think,人家认吗?这个怎么解决,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想过。2、怕员工流失,原来在IBM工作,今天联想进去 了以后,工作人当老板了人家愿意干吗?3、当时分析过、研究过,文化磨合的风险是最大的。
现在总结什么是文化,其实就是人和人的交往。管理层那边有美国人、中国人、欧洲人、日本人,还有董事会里面原来柳传志先生说了就起作用,现在董 事会里面有两家PE进来,而且创始人在里面,说了话以后能算吗?如果意见不同怎么处理?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处理得了吗?这个磨合的难度超出了预想,另外两个 因素都远远低于当时的预想。
主持人王利芬:您能举个例子吗?
柳传志:2009年的时候,联想一下的亏损200多亿美元,表面上是金融危机影响的,当时对外宣布说是因为金融危机到来大客户暂 停买机器,而我们Think卖的都是国际上的大客户。另外中国市场里面突然特别不好,我们的利润主要在中国市场发生的,它一不好就危险了。实际上后来我 看,那只是一个导火索,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导火索,早就有炸药库在那了。金融危机不出现,早晚也得出问题,那就是所谓文化磨合的问题。就是CEO本身管理的 看法和我们和杨元庆的管理看法相差甚远。
具体咱们先不说别的问题,人家CEO本身是一个换了第二任的CEO,是一个很倔强的人。是一个他自己觉得管理经验很丰富的人,但是人家自己确实 把自己放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他希望在联想做五年以后,把一个中国企业做起来了,利润很高了以后,人家都会觉得这是他带出来的。他到任何企业去,这是 他的光荣业绩的一部分。另外他的收入本身很大的一块来源于利润。因此当你需要做长期投资的时候,比如说IT系统的投资,你并购了以后在欧美市场上,原来的 IT系统是专门卖给大客户的,现在是卖给消费者客户,新兴市场都要建立IT系统,我们当时算了7个亿美元,一直按兵不动,不动最后一定要出事。但是一动就 崩起来了,董事长杨元庆先生和CEO肯定会发生不同意见。如果这个CEO本身能够用流利的语言向董事会董事倾诉,杨元庆又向我倾诉,就变成中国人跟美国人 的矛盾了,这个企业就会出问题了。
钱颖一:接着这个说,因为你刚才特别强调这是文化的差别。然后你还举了例子,但是在我听上来基本上不是文化的差异,是一个经理人 激励机制,与我是这个企业所有者的差异。这个人碰巧是美国人,也可以是韩国人,中国人,如果他的激励是为了短期的利益,除了语言以外一样会发生这样的问 题。您举的例子是经理人固有的激励机制的问题,我还没有听到我们说的文化上的差别。
柳传志:我只是举个例子,表现出来是职业经理人的机制问题。这个机制问题的解决就假定在中国,假定全是在国企里面有机制问题吗? 有,那我们就换,在那当你换不了,当你发现人家去找了比如说是美国的董事,他把他的理由一说,说的非常生动,比如说中国人不懂经营,他这是胡干涉。杨元庆 表达不出来,跟我表达出来了,我一听挺生气,这可能呢?崩了,这是文化的差吗?所以就是沟通的问题,中国人跟外国人沟通,想法不一样,说法不一样,就有文 化问题。
钱颖一:这要深挖下去,最终产生问题。
主持人王利芬:我们再回到我们的主线上,您说您提出了这样并购的战略,决定去实施,主要的信息是说您因为您深入的介入了ThinkPad电脑发展的过程,以及你对核心信息了解了,你才决定要做。
柳传志:对,决心主要认为杨元庆这支队伍接过来以后,在行业里面没有太大的难度的。
主持人王利芬:您不是说对于IBM手提电脑也做了了解,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这些信息呢?
柳传志:谈判,你们认为我们进去以后,凭什么就把的亏损做起来?
主持人王利芬: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谈判。
柳传志:我做决定的时候,不是分两期吗?第一期找顾问们忙活,忙活的时候顾问请对方的几个人物开始接触,还没大规模,付钱以后就 开始双方谈了。并没有决定收购,但是双方大规模接触了,但是最后并没有决定同意收购,谈的过程当中就要接触他们大量的人,我们下面的人会接触大量的人,这 样我就会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人怎么保留,你们的上中下对我们联想的看法是什么样?凭什么你们会这么说,你们认为怎么做才能保留品牌,当时都拿 答案出来了。
主持人王利芬:在收购之前谈了一年,如果决定不收购这一年不就浪费了吗?
柳传志:那当然,做事情就是这样。我想经常会有的事情是研究了很长时间的事情最后放弃了。我想做企业真的是一个,联想制定战略就 是先务虚后务实。像我们控股有真正中心战略,大概要研究两年多,一年多的时候才宣布。那个时候,比如说像中国有什么中心战略。第一步先得把我们的产权机制 给做好,不能科学院占60%的股份,我们占30%,那样做了一半会很危险。这些事就都得想,如果我们院里特别的开明,认为企业应该社会化,如果科学院停下 来说不行,我宁可不做。回头我做了一半,回头把我们撤下来一收,这样不就麻烦了吗?所以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把事想的非常之透,一边做,一边试,几个主要 关口能过去就做,过不去就不做了。
主持人王利芬:您一年谈的过程都是以您为主?
柳传志:不是,都是杨元庆和马雪征他们谈的。我和IBM最大的头谈过两次,我参加过五六次,下面大量接触全是杨元庆和马雪征,那些细节没有我都没谈。但是我会关心细节。
谈判特别有意思,双方律师在那吵,吵什么呢?都是一百年都用不上的事,根本没劲。但是我们也让他们吵,比如说现金流从什么时候开始接收,你看着 买回来的是零现金,现金流大批返回的时刻就比较合算了,这些事我们都研究的很透彻,一定要研究出哪些是实质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王利芬:一年时间就决定收购了,就决定拍钱了是这个意思吗?
柳传志:对。
主持人王利芬:这个过程钱教授有什么总结的?
钱颖一:我没什么总结的,我觉得他讲的过程是非常典型的。
柳传志:当时完了以后,12月8日做的记者发布会,公布以后在全国很热,让大家鼓掌,后来我全都明白了,鼓掌的全是鼓励勇气,绝不表示说认为你能行。说就这一下死了也值了,都是这个。我才不愿意呢。
主持人王利芬:我特别想问一下,比如说这个事情没有您,您也不站在后面,就是杨元庆、马雪征他们带着队伍谈,您觉得能谈下来吗?
柳传志:谈得下来,但是后面是不是能够保证,因为比如说你特别想收购无非是多给了钱,有的关键的地方没有想到,人家套你,你没看 出来,也上了。谈成,我们是12.5亿收购的,6亿股票、6亿现金,还有人说贵,但是真的很便宜了。你如果要花50亿美元收购也是谈成了,成我相信都会成 的,但是成了以后,能不能在导火索发生爆炸的时候,那个是需要配合的。我们合作起来还是非常好的,这个让我当CEO去管业务的话,我血压马上就上来了,那 就过的不愉快了。杨元庆做,他非常适合这个。我帮他把后面该挡的事挡住了,他在那做,逐渐他也很善于挡这个事的时候,我就可以往后再撤了,大家就各得其所。
主持人王利芬:我们接着往后面讲,这个是决定来收购了,决定了以后你们该进入的路径怎么走,这个前面的方案都有了?
柳传志:大的都有了。
主持人王利芬:介入的时候怎么合作,怎么介入,这个过程您讲讲?
柳传志:一开始的时候,IBM提供了一个他们的CEO,它是规定非要这个CEO不可的。半年的时间我们把这个换了。
主持人王利芬:换这个人容易吗?
柳传志:容易,因为董事会里面所有的中外方的董事都认为这个事不适合。当时IBM让他做CEO就是并购的条件之一。我们要并购, 就得让人家当CEO,电话里面他说了非常苛刻的情况,但是我们全忍了。确实我们知道他还要在两方谈的并购。因为他跟我谈的话,你不按这个办的话,就不谈 了。我们就全接受了。但是所有的董事都认为这位先生实际上做CEO不合适的。
因为我们做过PC,我们一听这个人懂不懂干活就很明白,不是国际董事参加的话,如果是光是中国人说,也会变成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矛盾。
主持人王利芬:当时他为什么要作为一个附加条件?
柳传志:一个大公司里面总有各种各样的人事和问题。IBM这么大的公司里面,一定会有某些不好解决的人士问题。但是他是不合适 的。再往下中国的业务和外国的业务什么时候接轨。刚开始的时候说好了,一定是物理性的并购。但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步,这些都做的比较顺利,没有什么大的问 题。大的问题发生就是后端,后端的时候就是新的CEO本身他不是用战略的眼光为下一步的发展做更深入的考虑。只是完全按照一般的电脑公司去执行,去运作。 在这种情况下,就发生矛盾,而这种矛盾就会越积越重,这个时候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出事。
在这个时候我作为一个董事,屡屡和下面接触,已经认识到这个CEO对行业的认知和对行业的管理水平是非常有距离的。我们主要是打过跟戴尔的仗, 知道双模式什么的。知道是有一套打法的,而这位CEO因为他对供应链上的认识不深刻,讲的一般听不下去,而且脾气很急,都要执行他的东西。杨元庆还是为业 务负责任,就要在具体业务上跟他发生矛盾,这个矛盾了以后,就容易是非说不清。
后来人家问我,我说你要是当了我们的杨元庆我会怎么做。这件事我就应该跟他谈你应该怎么做,我建议你怎么做。然后,我还会跟董事会的人说,先把 这个CEO的优点说足,表明我对他毫无成见。然后当发生不同意见的话,这种意见我将会在董事会上说。告诉你们说,我觉得怎么怎么做合适,我告诉诸位,诸位 看应该怎么做。然后一定要得到董事会人的支持,再不支持我还要用事例证明,到了最后没有达成指标。董事会全体表决换人,我的责任是把他换了,而不是发生任 何纠纷。发生问题以后很大的问题就是这样会说不清楚是对谁错,因为业务的事本身是这样。所以一定干脆你来到底,把你换了。换个结果柳传志说还是我当吧,最 后我就说这个事应该怎么做,我建议杨元庆当。我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这个也会好一些,现在基本上还是这个路子。
当时又正好是金融危机,出了事就提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相关报道:
- 新瓶装旧酒 联想重组能让移动业务重回前三么?2016-03-18
- 联想将于7月份推出增强现实智能手机2016-02-25
- 华为PK微软、联想 商务本MateBook表现平平2016-02-24
- 联想MWC发三款新平板:价格是亮点2016-02-22
- 联想千元新机VIBE K5和K5 Plus亮相巴展2016-02-22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