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您本身就有这个想法,具体是谁找的谁呢?应该是开复找的您吗?
罗川:这个你可以问问开复,但是因为我跟开复认识很多年了,他在微软的时候,就是我的领导,虽然他不这么说,但是我一直认为他是我的导师,在业务上他帮助我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心灵的导师,一个精神的导师,在管理、个人职业生涯以及个人遇到很多的企业里面难以解决的矛盾的时候,我会去问开复,有的时候写邮件,也有的时候会当面去问他,所以我们的信任也是很多年时间积累起来的。
腾讯科技:Android market市场发展得很快,比如今年安卓、应用汇、安智等Android分发渠道分发渠道都发展得非常快,您怎样来看待目前的Android market市场?
罗川:Android market市场是发展移动互联网尤其是以安卓系统平台为基础发展的开放式互联网必备东西,就如同浏览器一样,是用户的另外一个接入点,用户通过浏览器去浏览,获得信息,用户通过APP Store去获得应用,这两个都是不同的用户的第一接触点,所以是必须要争取的服务类别。
这里面也会有很多的竞争者,一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门类,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玩法,手机制造商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运营商也有运营商的想法,谷歌也有谷歌自身的诉求点,传统的互联网的企业或者说已经非常有成就的互联网公司,也会有他们的立足点,我想每一个团队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进,对应用汇,AppChina,最核心的就是让他成为跟用户贴心的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说起来也是一个商店,商店有各种不同,有的像沃尔玛、苏宁电器,有的像京东、有的像淘宝,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以实体的商店来进,沃尔玛给人的感觉,跟seven-eleven这样的便利店,感觉是非常不同,应用汇最核心的是要做一个跟用户很贴心的服务,更像是一个你家楼下的便利店。
我们不认为,最后用户的手机上只有一个market,他可能有两三个,但是一定有一个是他很贴心的,他所喜欢的东西都能够找到,他觉得从这里面下载软件,他觉得很安全,他觉得有一些服务,能够和朋友们共享,这就是我们应用汇AppChina的一个思考,但是这些还是在初期,因为安卓本身的发展也是在初期,所以我觉得给他定义成一个什么模式都太早了。我觉得不停地提升、体验,获得用户实在的认可是最重要的。
腾讯科技:您认为Android market市场会有多大的规模?另外到具体的应用汇这个层面来说,您认为这个市场到底蕴育着多大的商机?
罗川:我大概算了一下,非常简单地算了一下,比如说现在一个用户,每十天基本上去一个应用商场下载应用,每十天的频率,这是最长的,大概一次会下载三点几个,就是平均的。大概一个月会下载10个左右,为了计算的简单,我们就算一个用户一年下载100个应用,这里面下载包括他的初次下载以及更新,100个。
我们看一看到了2014年,如果以现在的趋势发展,北美现在是36%的出货是安卓,大家预测安卓的比例会持续提高,在北美甚至能够到50%,中国现在还不是这样一个情况,这个安卓的渗透率还比较小。但是到2014年有30%以上还是比较保守的。这样至少会有3亿部安卓,300亿次下载。这是机会。
腾讯科技:听说Android手机今年有4000万出货量,这会对Android market市场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罗川:也就是这个数量级,但是这个4000万,相对于中国的9亿部手机还是一个很小的份额,但是我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后,比较低价格的安卓的手机推向市场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用户,迁移使用这样的手机,因为苹果还是比较高端。
对于一个要能够有苹果的一些性能,又要能够有比较低廉价格的用户来说,可能安卓是一个更好地选择,当然现在的存量来讲,诺基亚Symbian的存量还是最大的,不过这个可以看到此消彼涨的态势还是会变化。
所以到2014年,假设我们只有1/3的人用安卓的手机,那就是3亿部,3亿部乘以每个人100次下载就有300亿次下载,这个量还是非常大的。
手机还有一些跟其他的终端不同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和随身性,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看,这样的下载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仍然是可以非常大的,具体的商业价值怎么体现,这我就不知道,我不知道会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具体的是in APP purchase(在应用程序之内的采购、购买)来获得,还是通过每一个应用下载和下载之后,这里面的广告的价值来获得,现在我并不了解。但是如果一个服务能够被广大的用户所接受,并且能够持续地有黏性,这个服务一定会有价值。
腾讯科技:应用汇尽管有创新工场的支持,但相对于91手机助手来说,他前面有一个安卓,另外还有安智,他们很多都有这一方面的积累,应用汇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新的团队,你怎样看待这几者之间的竞争呢?
罗川:竞争肯定是存在的,应用汇做的时间也比其他的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服务都要短,但是在更短的一个时间里面,产生的增量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加速度比较好。所以我很看好这个团队的潜能。现在移动互联网其处在初期,不管是多好的商业计划,不管是多好的商业模式,最终要实现的都是要靠人来实现,应用汇的团队说有什么特殊性和核心竞争力,我觉得就是傻,为什么是傻呢?
这里面的团队的成员比较低调务实。我们的“傻”,并不是说智商低,这些都是国内顶尖的大学生了,清华、北大,北航、北邮,说得出来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几乎都有,做研发的,至少是研究生毕业的,这么一个团队,技术上很愿意钻研,非常年轻,很有冲劲,富有创业精神。最重要的,大家的想法很单纯,也没有觉得能够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专心认真的去做。我觉得你想做一个创新企业的时候,现在看一城一地的得失还不是特别重要,最终还是要看这个团队是不是具有真正的战斗力。
这个战斗力来自于团队人个人的素质,来自于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的配合和信任,还来自于整个团队形成的价值观,在这几个方面,我觉得跟这些同学们是很相投的。当时开复跟我说的时候,让我去领导他们,我说这不太现实,因为人家是开始创业起来的,后面的人想要加入,尤其是来领导是很困难的。
所以我提议先给他们做一个顾问,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能够了解这个团队,这个团队也能够了解我。在这个过程里面,这个团队成员跟我互相都比较认可。然后他们叫我川哥,我觉得非常年轻。
现在的安卓市场,规模比应用汇更多,我想一定有,但是我可能更看重的是这个团队,如果我要带着团队去融资的时候,不会在第一页放市场规模、市场前景的分析,我觉得这些都是废话,投资者可能比我们了解的还多。第一页我要放的就是我们的团队是什么人,为什么我认为我这个团队能够成功:这个团队能够成功在于这些人的素质,这些素质既来自于他们受教育,也来自于他们之间互相的配合和信任,也来自于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
腾讯科技:您之前在那么多知名企业里面呆过,有了一些背景,这样一些因素会带给这个团队什么样的改变呢?
罗川:我以前部分的经历,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当了七年多总经理,对公司的治理,团队的激励应该说还有一些心得。但从产品本身来开,我觉得对产品最有感觉的,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了,而是更年轻的,他的敏锐度,以及他对主力人群的理解,以及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可能都要更高。
所以,从我自己能够给这个团队的价值来讲,我一直跟他们说,要干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就是抢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地方,这是我干的第一件事儿。
现在招人是最难的,必须要用抢的,我来找的第一名员工是一位人事经理,就是靠抢来的。我们启用了创新工场的Grace, 开复,陶宁,当然还有我本人和应用汇团队的全部力量。找人太难,找到一个会抢人的HR更难,所以虽然费了很多周折,也很值得。
第二件事儿就是要把公司给卖出去,把公司卖给谁呢?卖给投资者,这是获得资金支持和并带来各种合作机会;第二个要卖给我们的用户和开发者,那是我们最主要的衣食父母和业务来源,认可我们无论对开发者还是用户都是一个贴心的服务;第三要卖给合作伙伴,实现各种方式的共赢。
最重要的,还要把我们的公司卖给未来以及现在公司里面的创业团队,让他们认可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共同创造财富。创业是拼人,如果我们吸引人的能力远远大过其他的竞争对手吸引人的能力,我觉得能够有此消彼涨的态势。
腾讯科技:现在盛大集团也加入到这个渠道的争夺,盛大之前花了1000万投资安智,现在360也在跟网龙合作打算推出新版91手机助手,这个事情会对你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罗川:我觉得这个市场有更多的人参与首先是一个好事,游泳的时候,其实挺怕孤独的,不知道你在海里面游过没有,你游的越远的时候,你越会觉得很孤独,很恐惧,如果你知道有很多人在跟你一起游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好事,说明你的方向没有太错。
在这个里面,当然竞争给每一个企业带来压力,毕竟八个人在这里跑,最后跑到第一名的只有一个,怎么能够保证你跑到第一个,我觉得其实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傻”,“傻”的意思就是不停地去研究用户体验,不停的创新。你可能会认为在商业上有很多策略,会有一个战无不胜的法宝,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狗屁。我走过了这么多企业,看了这么多的服务的兴衰,最后落实到一点,就是你的东西做的好,好就行,用户说你好,你就好。不然任凭你怎么忽悠,你就算忽悠上市了最后不好也不行。
腾讯科技:不久前应用汇刚刚宣布用户下载量突破1亿次,有消息称将启动融资,目前筹备的怎么样了?用到的钱又准备用在哪里?
罗川:融资会在近期开始启动,融资的钱投入研发方面是最多的,研发和产品用户体验以及跟开发者之间的互动这几个方面是投入最多的,然后也会花一些钱来做品牌。
但是我强调,方向绝对不是通过买流量,炒公关的方式做产品品牌。这样实际上是做不出来品牌的,只能做出来知名度,但是做不出来一个优选度。而对于应用商店这样服务,尤其是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用户优选是最重要的。
这是我做互联网很多年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口碑传播。甚至95%要靠口碑传播,一个贴心的服务,一个贴心应用商店也同样,是要靠不断地塑造品牌,不断给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由这个服务产生口碑,再带来其他的效应。我非常看重社会化传播的渠道,因为只有靠这种渠道传播的东西才是最可信的。
而我们应用汇是想给用户建设一个贴心的应用商店,很让人信赖。谁给你推荐的,你最可信赖,一定是你的朋友,你身边的人。怎么能够让这样一个事情去发生,实际上,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个是从产品本身,让他们体验越来好;第二是能够产品社会化分享和社会化传播的途径,这是我们现在正在设计当中下一步的产品。
我们核心竞争力就在“傻”这一块上了,专心做好用户体验,做好和开发者的互动,坚持下去。有个投资界的前辈曾经跟我说:“坚持做十年不死,想不成功都难。”“傻”才能心无旁骛,才能坚持。
相关报道:
- 创新工场合伙人汪华:95后“原住民”缺真正产品2014-09-15
- 李开复:移动互联网创业不要总是“入口思维”2013-02-24
- 创业追踪:从创新工场走出来的项目2012-11-23
- 理想不敌骨感现实:创新工场“资本化”2012-11-15
- 爱唱遭苹果下架 曾获创新工场投资2012-11-08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