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This is my next网站上看到Joshua Topolsky关于苹果的评论,他认为,苹果不该重新回到网络(Web)上来。对此,我强烈反对。
首先,他的整个论调都是基于一个谬论:为了支持iCloud,苹果将全身心重新回到Web上来。我相信事实并非如此。也有人在推特上的看法与我类似,然而却是基于相反的依据。
另外,毋庸置疑,相比于Web应用(web-base applications),苹果公司高度重视的还是本地应用(native applications)。有了2008年App Store发布的前车之鉴(译注:iPhone是在2007年1月发布的,当时还没有App Store,又不支持第三方软件,开发者认为只能为iPhone开发Web应用。后来人们才知道,其实苹果不是不打算开放第三方软件,而是在酝酿革命性的模式。苹果于2008年3月宣布开放SDK,7月宣布App Store诞生。),你应该会同意这一点。我完全相信这次信号比以前更加清晰了:本地应用是未来之路。
随着论证的深入,Topolsky似乎陷入一种常见的误解:混淆了网络(Web)和互联网(Internet)的概念。他为苹果公司转向网络(即万维网,通过链接联系到一起的HTML文档)感到惋惜,认为苹果公司将无法在互联网竞争中取得胜利。
我认为,苹果正试图通过iCloud重新定义互联网,至少是重新定义某种意义上的互联网。
此外,苹果没有采取制造另一个所谓“山寨Google Docs”、“Flickr杀手”、“Gmail替代品”、“Facebook侵蚀者”的方式进入互联网,我是挺赞赏的。
Topolsky似乎希望看到苹果做这些东西 。尽管,正如他所指出的,苹果此前已经尝试过与这些产品竞争,例如社交方面,有Ping;同步方面,有第一代的MobileMe。相反地,苹果现在正在做他们擅长的事:重塑已有的东西。
苹果一点也不担心所做的事情有悖于“常理”。他们获取一个概念并提取其本质,然后从本质上对它进行重塑。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现在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他们引领潮流,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改变潮流,而不是追随它。
时下人们对网络仍然有所顾忌,在各领域仍然有很多代替品。这就是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仍然能赚大钱的原因。这肯定不是因为他们是最好的产品,最方便最实惠的。很多企业和消费者还不完全信任网络。苹果公司通过本地应用(native apps),以大多数人没有察觉的方式使用网络,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iCloud将会启用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但大多数人(例如Topolsky)都认为这不是互联网应用,因为他们不是可在浏览器上直接操作的网络应用。相反,它们在幕后魔术般地持续更新所有数据。
它们就这样运行着。在有互联网联接的时候工作得更好,但是没有互联网也能使用。与网络不同,苹果的这些互联网应用将是你从没想到的。它们只在后台存在。到时将有大量的用户内容在苹果的硬件上(Mac, iPhone, iPad, or iPod touch)工作。
但是,我认为苹果不是想用通过网络的本地应用来与互联网本身竞争。我不相信他们会这么做。苹果最近的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多少有点“怪异”:合作。于是,我们看到iOS中整合了Twitter.
我相信此举是明智的。如果他们做一个“Twitter杀手”,那才让人笑掉大牙呢。相反,他们把已经被证明Twitter擅长的东西(社交、聚合等),集成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移动、设备、用户体验),可谓强强联合。
Topolsky还忽略了一个事实,每部iOS设备(以及Mac)都有一个内置的网络浏览器。事实上,正如苹果指出的,他们一直负责着Safari和Chrome(WebKit)代码的主要工作。尽管有一些偏执的相反意见,但Safari是不会消失的。苹果也不会阻止你通过网络获取想要的东西。
苹果并不反对互联网,他们只是相信能够通过本地应用,而不是网络浏览器,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我认为这并不是异想天开,真正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认为苹果将不得不与微软和谷歌在互联网文档工具上展开竞争,因为其他公司要进入该领域都不得不面对这两大巨头。
这几年,微软在谷歌的地盘–网络–上与其竞争,效果如何?恐怕没占到多少便宜吧。
苹果只要制造一个概念(还有博一博的勇气),本地应用仍然胜过网络应用。没错,网络应用与本地应用的差距正在缩小,但要达到完全没有差距的程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移动端。谷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Android能够存在。
未来,苹果的主业是出售硬件产品。他们不仅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魅力无穷,还使运行在其上的服务同样魅力无穷。这是相辅相成的。苹果专注于网络应用并不能使他们卖多些iPad。这点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吧。
为什么这种方法对苹果有用,是因为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比其他公司的好。Topolsky貌似觉得他们应该将部分服务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并专注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使用他们的好东西。我认为他们不会这么做,这将削弱他们创造完美产品的凝聚力。
“如果说硬件是我们产品的大脑和身躯,里面的软件就是它们的灵魂。”乔布斯在WWDC主题演讲上如是说。这听起来像一个要让软件运行在任何地方的公司该说的话吗?
网络使我们很自然地觉得软件应该能够运行于任何地方、任何机器。这很不错。但这不是苹果。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
但据此认为他们不会使用互联网却是错误的。借助于iCloud,他们正着手在互联网上有所作为。“终于,苹果的大脑准备全面拥抱互联网”,Topolsky写道。我同意这正是他们在做的。但是,有前端的网络并不是整个互联网。
这可能是一个不那么受欢迎的说法。因为网络是开放的,开放通常意味着是好的。但是,有时,封闭的环境也能够促使产品不仅仅是“好”而已。而消费者往往涌向此类产品,直至更好的产品出现。对于苹果相对封闭的系统将在某种程度上“套牢”我们的担忧是没有道理的。
万一苹果真的提供iCloud网络应用,上面的言语看起来像是痴人说梦。但两者的矛盾肯定是真实的。苹果肯定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使用互联网的本地应用比纯网络应用更好。
在文章中,Topolsky问道:“如果不玩,你能赢吗?”。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相关报道:
- 错过发布会看这里:三分钟了解苹果春季新品发布会2016-03-22
- 苹果今日推送iOS 9.3更新:新增Night Shift功能2016-03-22
- 苹果发布iPhone SE:中国首发月底开卖 3288元起售2016-03-22
- 苹果春季发布会前瞻:除了iPhone SE还有什么?2016-03-21
- 苹果4英寸iPhone SE将会支持4K视频录制2016-03-16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